[摘要] 2011年在多重调控政策的打压之下,本已进入“金九银十”的楼市依旧惨淡。重点城市楼市成交量过半下跌,一线城市成交更是无一例外的陷入了“冰点”。在住宅遭遇大面积限购之后,众多的房企纷纷调整策略,进军商业地产、投身私募或转战二三线城市。
以旅游之名行卖住宅之实
国内旅游地产的开发并不是“旅游”与“地产”的无缝嫁接。有业内评价海南作为国内旅游地产开发最为成熟的地区,但其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产,“旅游”和“地产”是两条平行线,并没有接轨。对于众房企斥巨资抢滩旅游地产的举动,自然会生出“跑马圈地”的嫌疑。
(来源:广州日报)房企能顺利拓展旅游地产业务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渴望。据统计,中国至少27个省区市制订的“十二五”规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中的领头产业。由于旅游地产前期投资比较大,为拉动地方GDP,地方政府频繁出台优惠措施,不少项目本来就是招商引资项目。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布局旅游业,很大部分是“曲线”做地产。“旅游地产的问题就是拿旅游之名行地产之实,以突破限制严格的房产调控政策。目前来看,炒作旅游地产概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销旅游地产主题项目附带的房地产项目”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表示。
投资有风险 购买需谨慎
对于开发商而言,尽管旅游地产可为其带来高,但同样伴着高风险。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属于后期盈利,由于地块通 离中心城区,拿地政策优惠,通常前期土地投入较低,但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巨大、后期运营成本高、周期冗长。目前开发商拿下的都是二三线城市的郊区地块,其配套不完善,不可能马上就旺起来。而旅游地产往往又涉及商业混合业态,这就会产生一个投资需求巨大的问题和政策边缘的问题,若在市况不佳时,“擦边球”又很难打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影响开发商的资金链,而导致开发搁浅。
对于购买者而言,如果只是休闲度假自用,那么旅游地产的配套很关键。要看能给其能否提供后续配套服务,比如说酒店、商场、超市、汽车修理厂等等。再就是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如果是想投资或者投机,则要慎重考虑,毕竟目前楼市泡沫严重,热的快的往往冷的也快。
【联动城市】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