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金东文化礼堂成百姓文化“聚集地”

房天下房天下  作者:zmj  2015-08-03 15:44

[摘要] 近年来,金东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科学合理布局,统筹各方资源,挖掘地方文化,扩大阵地覆盖,注重文化传承,文化礼堂建设风生水起。在建的同时,注重管和用,文化礼堂如今已成为金东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百姓文化的“聚集地”。

建设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文脉,提升乡风文明。近年来,金东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科学合理布局,统筹各方资源,挖掘地方文化,扩大阵地覆盖,注重文化传承,文化礼堂建设风生水起。在建的同时,注重管和用,文化礼堂如今已成为金东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百姓文化的“聚集地”。

“三结合”规划增强辐射力

7月24日下午,金东区鞋塘支家村的水上舞台正在加紧建设,6米高的台面“亭亭玉立”,30多米长的游步道犹如双臂紧紧拥抱舞台。现场施工负责人翁根荣告诉记者,该舞台建成后面积达260多平方米,舞台周边空地可容纳300多人观看,整个工程预计今年11月份完工。

据了解,水上舞台是支家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头戏,整个文化礼堂建设包括村中祠堂展陈、音乐喷泉、石拱桥建设等内容。村监委成员翁新银近段时间都在工地上忙碌。他说,文化礼堂建设凝聚着村民的目光,等建成后,对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就可以过来听戏、唱戏,水上舞台将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靓的风景。

2013年以来,金东区明确责任,聚力借力,抓点布面,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居家养老建设,着力破解服务群众文化“后一公里”难题。文化礼堂随之在金东区农村华美绽放。孝顺镇下范村的文化礼堂建在范氏宗祠内,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仅咫尺之遥。这里环中心湖一周布局“二堂四廊一馆一社一组”,老人饭后可以漫步湖边,欣赏以忧乐文化为主题的壁画,也可以听听“和风书社”安排的道情、曲艺表演。塘雅镇前蒋村文化礼堂则依托“票友戏场”,定期开展婺剧表演,让村民过足婺剧瘾。澧浦镇洪村的乡村大舞台高端大气,每逢活动吸引周边村民纷纷前往观看。

“我们充分利用老祠堂、村级闲置房产等,以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增强文化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导向,通过美丽乡村文化礼堂示范群建设培育乡土文化文明示范点,对接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各类敬老尊老爱老服务,并挖掘自身文化特色,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格局。”金东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献军说。

据悉,2013年至2014年,金东区累计建成文化礼堂46家,今年将新增20家,其中新建4家,改建老祠堂、旧办公楼等16家。

 

全方位建设立体式传播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大家在电波中和我一起来感受文明的乡风,您现在收听的是对农广播102.2‘金东美乡村,寻访文化礼堂’节目。”从去年8月8日开始,每天下午5时至6时,这样的声音都会在金华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大视野》栏目准时播出。

建设“空中文化礼堂”是金东区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创新。该节目由金东区委宣传部和金华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依托金东农村广播广覆盖的阵地优势,根据文化礼堂建设的不同主题、不同侧重和不同角度,策划推出特色专题,传播金东文明新风,展示金东村庄形象。展播内容包括线性展播、新闻专题、公益广告、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活动至今年7月底结束。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金东区除拓展传播途径外,还不断扩大阵地覆盖,将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学校。浙江金轮机电有限公司文化礼堂整合了企业形象展示平台、政策法律教育基地、生产技能培训课堂、文体娱乐活动场所等功能,已成为企业员工名副其实的“加油站”、“陶冶心灵的港湾”。源东乡中心学校文化礼堂则以回顾校史、强化校风、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润泽校园。

据了解,目前金东区正以金东新闻网建设为契机,建设网上文化礼堂,构筑线上与线下实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礼堂平台。

个性化“菜单”点节目

声声乡音飘耳际,心灵相通。近日,金东区塘雅镇下吴村文化礼堂内,100多名村民津津有味地欣赏金东区乡音宣讲团带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宣讲表演。村民方增军说,按照“菜单”点的节目真不错,令他们大开眼界。

开展个性化“菜单式”服务活动,是金东文化礼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在农村文化礼堂文化艺术类服务“菜单”上,记者发现,声乐辅导、合唱辅导、舞蹈辅导……一应俱全,除了文化套餐外,还搭配有符合金东实际的特色单品,如非遗展览、排舞辅导、曲艺类快板培训等。另外,还有针对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形势政策、法律宣教、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农村实用科技等实用型“菜品”,82项服务将带给村民一场场家门口的科技文化盛宴。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村规民约制订修订内容,日前,作为试点村的金东区岭下镇岭五村根据“服务菜单”,邀请金东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盛根旺为村里编写了以“村规民约”为主题的“三句半”,成为该村文化礼堂独具特色的自选节目,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

陈献军表示,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与使用,建立“服务菜单”制度,通过推出样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供群众“看单点菜”,在将菜单及时传播到各村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配送对接工作,力求通过活动的常态化推动农村文化礼堂规范运作,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音袅袅忆乡愁

近日,鞋塘山早村的村民早早地吃了中饭,就往村里的文化礼堂赶。“听说今天有道情节目,很难得听到啊。”在场的一位村民边说边找靠前的座位坐下。七八十平方米大小的文化礼堂很快就被人群挤爆了。

下午2时多,身穿唐装、腰背渔鼓、手拿简板的曹览仙一登场,就迎来阵阵喝彩声。曹览仙是一位道情表演者,一个情筒、两块竹板,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就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府主抓的工作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娓娓道出。

“和谐像根龙,做官就要为民众,民众利益挂心中,干群团结力无穷。两字写起两条河,媳妇应该孝公婆,孝敬公婆自个福,自己也要做婆婆……”伴随着“吉嘭、吉嘭、吉吉嘭……”的声音,这首由曹览仙自编的《十个和谐》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

村民张菊梅痴痴地听着,不时跟着哼两句。“候没有电视,每次有人来村里表演道情,我们都围着听。听听道情,回忆以前的时光挺好的,希望这样的好节目以后多来表演几次。”村民张斯余听完以后,意犹未尽。他对记者说,文化礼堂建好后,道情、婺剧、小锣书等方言类节目应该多安排一些,好让村里的年轻人多听听,从而更好地传承金东地方文化。

据了解,金东曲艺以金华道情为龙头,兼以小锣书、快板、花鼓等,形式多样。为了让乡音唤起记忆,金东区组织了“乡音宣讲团”奔赴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宣讲。“今日讲讲前几天报纸上的新闻,话说……”前不久,金东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盛根旺那抑扬顿挫的金华方言,在东叶村文化礼堂如约响起。熟悉的乡音既幽默风趣,又寓意深刻,他嬉笑怒骂,一颦一笑都演绎得很到位,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200多位村民,有的顶着太阳站在台前,神情专注,沉浸其中;有的则躲在树荫底下聆听,不时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感想。

“用方言讲新闻,听得懂记得牢,听说老盛要来我们村,我们都过来听了。”盛根旺讲完了一个新闻,村民陈燕香一边鼓掌叫好,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东叶村村干部陈姣凤说,现在会说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乡音就是乡音,只有家乡才会有,在文化礼堂传播的乡音,可以进一步增强村民的集体凝聚力。如今这些在文化礼堂定期开展的乡音宣讲,让无数在外乡工作的游子有了选择回归的想法。因为这些亲切的乡音,就是他们记忆中的乡愁。

 

票友戏场大聚会

15日晚,塘雅镇前蒋村文化礼堂内每月一期的票友戏场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每月15日就是咱老百姓的大节日,文化礼堂真是建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村民严春华看着节目眉开眼笑。

当天晚上,村民纷纷上台表演。村里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武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博得满堂喝彩;采摘葡萄的舞蹈由新疆舞改编而来,既反映了当地产业特色,又联系生产生活,节目中展现收获的喜悦感染了在场所有观众,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此外,道情、婺剧等10余个节目轮番上演,一次次将晚会推向高潮。

据了解,塘雅镇前蒋村一直以来重视文化发展,早在2013年初就自发成立了票友戏场。当年7月,4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建成后,票友戏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仅让村民自娱自乐,还吸引了周边的一些文化团体前来“走亲连心”。

村支书陈跃光就是一个“文艺粉”,第三期票友戏场表演的时候正值文化礼堂建成,他一个箭步上台,为大家演唱了一首《青藏高原》,唱到高音处,全场掌声雷动。陈跃光的精彩表演激发了更多村民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如今,在陈跃光和村文艺骨干严艳青等人的努力下,前蒋村舞蹈队从“草根舞台”走向了浙江省第二届乡村排舞大赛的现场,并一举拿下了银奖。

“以文化人”,在票友戏场的带动下,前蒋村的村风民风悄然发生了变化。陈跃光对此颇为自豪。金东区塘雅镇文化站站长杜根虎几乎每月都参加票友聚会,乐此不疲。他说,文化礼堂是一个公共服务体系,它的建成必将推动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他们将通过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使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营造一个百姓喜爱文化、参与文化的好氛围。

非遗文化有传承

7月26日,金东区岭下镇岭五村坡阳古街北边的入口处,一对父女正在仔细看着墙上迎花树图的说明。父亲名叫冯应祥,刚刚从外地迁来。“我不是本地人,没想到金东有这么多非遗,以后有机会要带女儿多看看。”

这面长约10余米的非遗墙是岭五村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迎布龙、大成拳、文化、拉线狮子、泥制砂罐茶壶等非遗文化。据了解,金东非遗项目形态涵盖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有1个非遗项目,2个省级项目,19个市级项目,26个区级项目,共登记在册631项,可谓异彩纷呈。

金东区文体局文化与文物管理科科长朱献新说:“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礼堂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金东悠久的历史,打响金东非遗的知名度,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在澧浦镇蒲塘村文化礼堂“五经园”内,墙面上详细介绍了“五经拳”概况和发展历史,“五经拳”每招每式的手绘也都一一上墙,园子西侧安放有梅花、沙袋等习武工具。据了解,蒲塘村的“五经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10年被列入金华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深江老人是蒲塘村“五经拳”的公益教练之一。从他口中得知,蒲塘盛行练拳大约始于明代中期,一开始拳种很多,村民各练各的,后来,一名称为“五经师”的富家子弟,与村中几位拳师根据村内地形,吸取各派拳路优点,独创出“蒲塘五经拳”。“五经拳”全套72招式,有正反两路,可以单打和对打,一招一式刚毅矫健、灵活多变、有攻有守,整套拳舞起来虎虎生威。

“弯腰侧步身兼侧,圆中作变双做一;拳来望臂,脚来提膝。”说着,王深江站起来比画了几下,只见他左手平推出,右手成钩,挥舞起来虎虎生风。从王深江担任教练以来,蒲塘村已经培养出了4批、60余名学生,以10多岁的孩子为主。“传承就是要从小孩子抓起,小孩子学会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也会学。这样,‘五经拳’就一直会流传下去。”王深江说。

已经跟着王深江学了几堂课的王嘉浩刚上幼儿园,耍起“五经拳”已经有模有样。他说,以后自己也要打得像爷爷那样好。如今,入夜的蒲塘五经园广场上,村民不跳广场舞,而是男女老幼一起练拳习武,附近村庄的一些孩子也加入了学习行列。

日月如梭,生命如歌,非遗是民族历史的见证,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文化命脉,文化礼堂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延伸阅读:

火热延续 盘点金华楼市8月开盘

【艺境大事件】有一种火热叫“车位开盘

金厦•银湖城举办水果节嘉年华活动

<<<更多房产资讯 尽在金华房天下RD-SPACING: 0px;OUTLINE-WIDTH: medium;FONT: 16px/26px Arial, 宋体, SimSun,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OUTLINE-STYLE: none;WIDOWS: 1;LETTER-SPACING: normal;OUTLINE-COLOR: invert;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TEXT-INDENT: 28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olor="#0000ff">金华房产网RD-SPACING: 0px;OUTLINE-WIDTH: medium;FONT: 16px/26px Arial, 宋体, SimSun,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OUTLINE-STYLE: none;WIDOWS: 1;LETTER-SPACING: normal;OUTLINE-COLOR: invert;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TEXT-INDENT: 28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olor="#0000ff">金华房网RD-SPACING: 0px;OUTLINE-WIDTH: medium;FONT: 16px/26px Arial, 宋体, SimSun,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OUTLINE-STYLE: none;WIDOWS: 1;LETTER-SPACING: normal;OUTLINE-COLOR: invert;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TEXT-INDENT: 28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olor="#0000ff">金华楼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