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我市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金华新闻网  作者:zmj  2015-05-21 09:00

[摘要] 过去一年,我市开展以“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四破攻坚”活动,通过差别化要素供应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长效管理机制。

过去一年,我市开展以“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四破攻坚”活动,通过差别化要素供应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长效管理机制。

2014年,全市累计处置僵尸企业148家,涉及土地3800多亩;处置围墙圈地企业166家,涉及土地4900多亩;处置低效企业818家,涉及土地1.1万多亩;取缔低小散企业8000多家,涉及土地2200多亩。2014年全市共收回和储备低效用地6300多亩,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用地面积1.4万亩,今年1~4月,全市已启动再开发面积达4995亩,城镇建设用地供给得到了有效增加,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立新产业、立新企业、立新环境,让产业层次高起来、生态景观美起来、城镇形象好起来、市场秩序优起来。力争用强的力度、短的时间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快破、快立”的目标。2014年,全市已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达5400多亩,引进了企业项目591家;今年1~4月,全市已完成再开发面积达2693亩,引进了企业项目349家。

达成共识 制定政策

2013年12月市委全会作出“四破攻坚”的决策,要求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重大行动,开展全市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市政府出台《金华市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对市区占地3亩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照规上和规下两类进行综合评价排序,规上企业采用亩产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4个指标;规下企业采用亩均税收和单位用电税收两个指标,对综合评分结果按得分高低排序,在报纸和相关部门网页进行公示。

企业经综合评价确定为A、B、C三类,并实施不同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A类企业可以在核准备案、用地、用电、用能、用水、信贷等方面享有优先保障权,并可以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60%~90%;B类支持其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减征20%的城镇土地使用税;C类不予核准新建项目,禁止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2元,水价加价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不予减免,金融机构不予提高信贷支持。对僵尸企业依法依规关停、淘汰,企业用地实施整体收回,不再安排新的工业用地。

打开缺口 整体突破

各地通过分类选择重点区块先行试点,打开一个缺口,带动整体突破。

市本级在婺城区长湖区块、金东区曹宅镇、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等地率先开展试点,采取边试边总结边完善政策。婺城区探索制定5套处置政策,每套政策确定1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形成具体操作流程。金东区制定完善出租厂房管理、工业企业股权转让、低效用地再开发、企业诚信效益等级评价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金华开发区用4个月时间集中攻坚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其中,金岭实业地块86亩土地整体收回,从指挥部进驻到签约只用16天时间。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采用“一企一策”,实行班子领导包案负责制,用一个月的时间与李子园公司达成收回协议,收回土地468.84亩。

采用市区制定统一的处置政策、各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行业特征参照制定各自的处置政策和方式的办法,不搞一刀切,各显神通,分类推进。

破立结合 即破即立

我市通过“四破攻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培育壮大;实现了“立新兴产业、立优势企业、立社会公信”。

金华开发区坚持即破即立,在“破”的同时开展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初步确立“一园六区”的发展规划,年内就实现新增投资4亿元;东阳市在南马镇开展声势浩大的红木家具行业“四破”行动,拆违面积70.4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5.56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拆改空间构筑红木家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投资两亿元建设雕刻、油漆、烘干三大中心,推动企业集约生产。同时,规划设立红木家具产业园,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设立入园门槛,通过安全、环保、亩产税收等杠杆,整合提升2000多家红木家具企业,避免无序恶性发展。

创新制度 长效管理

市政府进一步健全规范工业用地流转制度,允许符合转让条件的工业用地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出售、交换、赠与方式进行转让;经国土部门批准,符合规划、消防、安全生产等要求的工业用地,可实施分割转让。规范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并分立等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转移,严格过程监管和税费征收。

市政府建立健全土地差别化管理机制。按照投资强度,实行差别化供地,原则上150亩以上项目用地实行分期供地,并探索实施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同时,市政府还建立健全推进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鼓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提高容积率,政府给予规费优惠和一定奖励。鼓励企业保留工业用地性质不变,利用已有存量土地和原厂房兴办网络经济、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永康“空间换地”成全省样本

举措一:亩产论英雄

2007年,永康市首次将“亩产”概念引入工业领域,建立“亩产论英雄”约束评判机制,引导企业由“圈地求发展”向“集约谋用地”转变,做好企业用房“上天、入地、加密”节约用地文章。这些年来,永康市政府连年在媒体上公布并表彰奖励“亩产税收”前30名企业。同时,对“亩产税收”高的企业,采取了优先供地的措施。

举措二:低效厂房改造

永康市从2012年5月开始谋划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同年7月,出台政策意见,启动低效厂房改造工作,选择古山镇开始试点。该政策提出对第4层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励100元,第5层及以上的,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励200元。2013年底,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低效厂房改造审批、验收和奖励实施细则。

举措三:高效便捷的行政联合审批

永康市专门成立低效厂房改造联合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对审批环节、前置条件、审批层级等进行梳理,建立多部门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简化手续、并联审批,彻底改变了按部就班的审批程序和办事方法,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

成效:93家企业

改造新建厂房177.4万平方米

政策出台后,永康市企业二次创业热情高涨,改造旧厂房,向空间要地,亩产论英雄,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空间换地”有力推动了企业扩大有效投资,93家企业改造建设新厂房177.4万平方米,如果建筑成本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投资就接近18亿元。

“永康实践表明,‘空间换地’能够大幅增加生产建筑面积,能够有效破解土地瓶颈,同步实现促进企业技改升级、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整治城乡面貌等多重目的,形成企业有好处、发展有空间的多赢局面。”永康市联合审批办负责人说。

乐乐小镇在“四破”中诞生

去年5月30日,一辆挖机开进位于市区宾虹路的原华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启动期改造工程。华南机械原为生产轮胎防滑链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常年低下,已不适宜继续发展。经过转型升级,一个名为“壹玖贰壹(1921)”的文化创意及电商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该园区是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与电商为发展背景,集办公、商务配套、文化氛围、品质创意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

“壹玖贰壹(1921)”文化创意及电商产业园是金华开发区“四破”工作的一个典型项目。开发区内存在着不少像华南机械这样的“低小散”企业,这些企业产值不大,效益不高,属于低效用地企业。

闲置了多年的原金华针织二厂,厂区占地共约90亩。“四破”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经过与企业沟通,同意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建设金华联冠信息科技产业园,成为“四破”试点内就地转型、立新兴产业的先行者。

转型建设的金华联冠信息科技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期42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文化创意楼群及配套设施,主要为旧厂房提档改造。第二期约17亩,新建研发中心大楼、SOHO办公楼等,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第三期占地33亩,新建高层商务楼宇、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引进网络经济企业150家,从业人员上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超300亿元。目前,企业已改造完成闲置厂房7000平方米,正在改造1万平方米,已引进网络经济企业20家。

截至目前,乐乐小镇范围内已建成金华网络经济中心、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联冠信息科技园等14家互联网产业平台和园区,建成创业办公场地80万平方米,培育或引进企业620余家,从业人员1.1万。规划到2017年,乐乐小镇新增大学生创业者1万人,集聚信息网络企业1000余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80亿元,税收5亿元,成为网络经济资源集聚、互联网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力强劲的信息网络经济高地。

多湖中央商务区的华丽蝶变

3月28日,市国土资源局发布今年第2号土地出让公告,一次性推出位于多湖中央商务区宾虹路以南、光南路以北、东市街以西的四宗地块,合计面积百余亩。根据土地出让性质,主要用于完善区块内的商务、商业、娱乐及停车等功能配套

目前,多湖区块正在全力打造浙中总部经济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商务创意中心、金华科技文化中心和都市生态游憩中心。前些天推出的四宗地块位于宾虹路以南,与燕尾洲公园、万达广场隔街相望,是多湖中央商务区核心的地块之一,也是浙中总部经济中心定位的落脚点。

其中,受关注的是占地大的一号地块,面积44907平方米,约合67.4亩。出让指标显示,其限高要求为:大于或等于60米并且小于或等于200米。同时,还要求商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建成一个类似万达广场的高层建筑群、新型商务综合体。

这次出让的四宗地块中,除四号地块为地下停车场配套外,一、二、三号地块沿宾虹路从东向西一字排开。二号、三号地块面积相仿,分别为8102平方米和8360平方米;二号地块建筑限高为60~70米,三号地块建筑限高为90~100米。无论驱车从江南经金婺大桥进入多湖,还是从江北经东市街到多湖,未来抢眼的就是这组高层建筑群。

开发建设多湖中央商务区是实施金华城市东扩,提高金华核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打造金华“精品城市”和建设浙中西部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围绕浙中经济总部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功能定位,多湖中央商务区正致力于实现四大规划愿景:金华精品城市的新标杆、城市经济的新引擎、都市休闲旅游的新中心、生态和谐的新家园。

义乌地下空间

开发占金华一半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义乌市民来说,并不陌生。去绣湖广场世纪商城逛街,在宗泽路下穿道路行车,到奇山陵园地下骨灰存放堂祭奠……这些不经意间就在身边出现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世纪商城就是一个庞大的人防工程,开创了当时“规模大的民企投资建设人防工程、单体面积大的掘开式人防工程”两个之。

绣湖广场世纪商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投资利用民间资金3.8亿元,2002年9月建成使用,工程地面为市民休闲公园,地下共两层,一层为商铺,另一层用于停车。“项目建设时,就在地下空间有偿开发、地下商铺产权问题、设计建造等方面实现了多个突破创新。”义乌市人防办人员介绍,经过10多年培育,在兼顾人防的同时,世纪商城不仅上缴了近2.5亿元税收,而且每年还解决了3000多人就业问题,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战备效益的有机结合。

金融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也是“大手笔”:将规划建设地下车行道、停车及附属配套等地下空间面积60万平方米,空间开发层数达到三至四层,总配建停车位1.5万个,投资概算约11.4亿元。

“地下环廊的建成,在早晚高峰期能分担25%~35%的地面交通量,能有效缓解早晚高峰时段地面周边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国际商贸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土建工程已完成投资1.8亿元,约完成总工程量的38%。

据统计,目前义乌市人防、地下交通、商业等各种功能的地下空间总建筑已达到201万平方米,在建地下建筑面积达194.2万平方米,占整个金华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50%左右。义乌已经初步形成以人防、地下商业、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为主的多层次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延伸阅读:

9月1日起东阳商城西路、南路、东路实行单行

金华银泰福华将要关门 供销农超锦绣店也快停业了

5月20日金华市商品房网签52套 二手房签51套

互联网+房地产将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